「走火入魔」只有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嗎?
作者:張鈺鑫 醫師
(台中全德中醫診所院長)
常在武俠小說中看到「走火入魔」的情節,之後的劇情不是遇到奇緣有高人出手相救,就是性格丕變,行事詭譎,更慘到還有功體盡廢,甚者吐血而亡。這些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,只有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嗎?其實,「走火入魔」不僅是武俠小說中的故事元素,亦是道道地地有著完整的醫學概念的詞彙。
清代名醫張璐在其《張氏醫通》中有一篇專論「走火入魔 」的章節,明確描述了:「煉士坐功運氣之走火,衲子參堂打七之入魔。」因此,「走火」與「入魔」所描述的就是氣功的修習者在煉功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偏差,也可以稱為氣功病或禪病。
(一)走火
原指古人利用金屬與礦物在提煉外丹時,因方法不對,呼吸過猛,造成鉛汞飛失的現象。而對修煉內丹氣功者,指的則是因煉功時盲修瞎煉、用意過強、呼吸急猛、姿勢刻意等等,進而造成體內氣血運行失去常軌,內氣亂竄的病理狀態。此時修習者會出現氣機紊亂、目赤面紅、失眠亢奮,身體疼痛、拘攣或外動不已等症狀。
中醫認為的「走火」就是氣血運行的障礙,氣有餘便是火 ,可由於陰虛陽亢出現能量偏盛之火,也可由於經絡運行之失常,出現無法平衡、循環之現象,導致氣血亂竄,不循正常經絡運行的狀況,甚至局部腫脹、疼痛、出血等症狀。
(二)入魔
「入魔」一詞在佛書中原指坐禪之人被各種魔事所破壞、障礙及擾亂,結果往往造成打坐者誤入歧途或喪失慧命;這些魔事包括禪定中的各種幻象及身心的各種病態變化,主要是心理上各種不自覺的變態與失調現象。
現在多用「入魔」來形容在煉功前並未有良好的心理準備 ,使得內心被各種幻覺所迷惑、煩惱而難以收功;或者勉強收功但幻境仍持續出現,進而出現精神恍惚、喜怒無常的精神障礙。
中醫認為的「入魔」是由於控制經絡氣血運行之「神」失控,無法甚至在認知上進行知覺、辨識、思慮、執行、堅持之感受與判斷,甚至行為異常、失控,都屬於入魔。
氣功修煉之所以出現偏差多是由於某些功法、要領本身以及修習者學練不當,所導致的人體氣機紊亂,精神、情緒、行為失常等身心異常反應。若這種病理狀態不經醫治,不能自行緩解者,現多稱為「氣功偏差」,其症狀表現可以是持續性,也可以是陣發性,甚至於是因環境條件或練功狀態才出現,而一旦出現此種偏差則應儘速治療。